所谓葱管状叶是指大蒜第五片叶不能正常展开,呈葱管状包裹住第六、第七片叶及蒜薹,造成内层叶及蒜薹抽出困难。正常叶片扁平而狭长,横切呈V字形,葱管状叶横切呈环状,只在顶端有很小的出叶口。这种现象与播种时间有关,播种早的葱状叶多,反之则比较少;调换蒜种,如果能够异地换种,也能减少葱状叶,但不能彻底解决;此外,土壤缺硼、偏施氮肥也易出现葱状叶。目前对此现象没有理想的解救方法,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破筒,以助大蒜顺利出薹,减少损失。具体方法:取大号缝衣针一枚,对准大蒜管筒植株用针刺入管状叶的底部(掌握刺入深度以不伤蒜薹为宜)从下向上平行滑动,剥开管状叶使蒜薹出薹顺利。
大蒜出现"葱管状叶"(管状叶)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大蒜第五片叶无法正常展开,导致第六、第七片叶及蒜薹被包裹在管状结构中难以抽出。正常叶片横截面呈扁平V形,而病叶则呈圆管状,仅顶端有小开口。这种现象会严重影响蒜薹的商品性和产量。
主要成因与预防措施
品种与栽培因素
中晚熟品种(如苍山大蒜)发生率较高,早熟品种较少发生。
预防建议:选用不易发生管状叶的品种(如"改良蒜"),避免重茬种植,实行轮作制度。
蒜种处理与播种
低温贮藏:蒜种在5~15℃储存时,管状叶发生率比25℃高33.4%~70.7%。
播种问题:大瓣蒜种、早播易诱发管状叶。
预防建议:避免蒜种低温处理,选用中等大小蒜瓣,适时晚播。
环境与肥水管理
土壤干旱:缺水会加剧管状叶发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养分失衡:缺硼或偏施氮肥是诱因之一。
预防建议:增施有机肥与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补充硼肥,避免氮肥过量。
紧急处理方法
若已出现管状叶,目前唯一有效方法是人工辅助破管:
用大号缝衣针沿蒜薹植株插入管状叶底部,自下而上平行滑动划开管状叶,使蒜薹顺利抽出。操作后及时喷洒保护剂(如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
1.凡是文章底部注明文章来源的,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网络。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及立场不代表国际大蒜贸易网的观点及立场。如果文章涉及侵犯版权,请联系国际大蒜贸易网客服0537-3163971进行删除;
2.国际大蒜贸易网发布的价格、行情、数据等信息仅作为交流参考,不可作为您存储、购销、投资等决策的直接依据。国际大蒜贸易网不对您由此产生的亏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