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蒜黄栽培技术大全

蒜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蔬菜,它是在避光或遮光的条件下栽培,其产品色泽黄绿,品质柔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倍受消费者喜爱。栽培蒜黄的场地有温室、蒜黄窖、窑洞、并窖等,以温室栽培居多,现介绍如下:

(一)栽植时间 温室蒜黄栽培生产季节长,可从寒露至翌年春分连续不断地生产,根据市场需要,在上市前20天左右栽植。

(二)品种选择 以选用生长势强、适应性广、耐寒能力强的品种,如苏联2号、嘉祥大蒜、苍山蒜、全州肉蒜等品种为宜。

(三)苗床准备 目前生产中用的栽培床有:栽培箱、蒜苗炕、架床和一般苗床。目前多层架床将成为主要栽培形式。以上各种苗床,都要先铺5-6厘米细沙或营养土,整平待播。

(四)蒜种处理 选择鳞茎肥大充实,色泽鲜亮、没有受冻害的蒜头作种蒜。播前用20-25℃温水浸泡24-36小时,使蒜种吸水膨胀,然后剔除蒜头的茎盘和底盘,再将蒜头置于20℃下催芽,刚出芽即可播种。

(五)栽蒜 将蒜头密排在栽培床内,使蒜瓣顶部平齐,上盖3-4厘米细沙,然后用喷壶浇足水,但不能积水。每平方米需干蒜头15-20千克。

(六)温湿调控 温室在栽前一周开始升温,为促蒜芽早萌发,栽蒜初期应提高温度,日平均温度控制25-27℃。萌芽后,随着蒜黄的生长,室温逐渐降至18-22℃。收获前5-6天降低温度,白天18-20℃,夜间13-15℃。温度过高,蒜黄生长快,植株细弱易倒伏,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温度调节主要靠通风换气和草苫的揭盖来实现。栽蒜后,室内空气湿度保持85%-90%。生长中后期,蒜叶密集生长,应排湿,防株丛腐烂。收获前为减少产品的失水萎蔫,室内湿度应保持75%-80%。

(七)浇水 栽蒜后每天早晚各浇一次小水,待苗高3-4厘米时浇一次大水,2天后仍早晚浇小水,浇水量随蒜苗长高而增加。当苗高17厘米时,再浇一次大水,以后停浇使蒜苗墩实。注意浇水不宜过猛,以免把蒜瓣冲出。前茬收后,伤口未愈合前,不应过早浇水。

(八)遮光 软化苗高17厘米浇大水后,即应遮光进行黄化,除盖上草苫外,还常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畦面,以减弱阳光对叶片的绿化,促使蒜苗柔嫩,提高产品品质。

在蒜黄种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让种植新手们头疼不已。下面就为大家列举几个常见问题,并深入剖析其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问题一:蒜黄生长缓慢,茎秆细弱

原因: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一,温度不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蒜黄的生长活力,使其生长节奏放缓;其二,光照控制不佳,若有微弱光线透入,蒜黄会消耗部分能量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茎叶生长中;其三,养分供应不足,土壤肥力贫瘠或水培营养液养分失衡,无法满足蒜黄生长需求。

解决办法:调整种植环境温度,使其稳定在适宜生长的 15℃-25℃区间;仔细检查遮光措施,确保无光线泄漏,为蒜黄营造绝对黑暗的环境;若是土培,可适量追施稀薄的有机肥,如腐熟的淘米水、稀薄的粪水等,水培则及时更换为按标准调配的新营养液,保证养分充足且均衡。

问题二:蒜黄叶片发黄

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水分管理不当,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引发此问题,过干导致植株缺水,叶片发黄枯萎,过湿则会使根系缺氧,引发烂根,进而反映在叶片上;另一方面,养分缺失,如缺乏氮、铁等关键元素,会使叶片失绿发黄;此外,蒜种质量不佳,本身储存的养分少,也难以支撑蒜黄健康生长。

解决办法:合理浇水,遵循 “见干见湿” 原则,保持土壤湿度在 80%-90%,水培时注意水位稳定;土培可增施含氮、铁的复合肥,水培则在营养液中添加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挑选蒜种时,严格把关,选用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蒜种。

问题三:蒜黄出现烂根现象

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水分过多,土壤排水不畅或水培时换水不勤,致使根部长期处于潮湿厌氧环境,病菌滋生,从而引发烂根;另外,蒜种处理不当,带有伤口或病菌,入土后感染根系,也会造成烂根。

解决办法:改善排水条件,土培花盆确保底部排水孔畅通,水培及时倒掉多余积水并定期换水;播种前对蒜种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溶液浸泡蒜种 15-20 分钟,捞出晾干后再栽种,从源头预防病菌侵害。

免责声明

1.凡是文章底部注明文章来源的,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网络。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及立场不代表国际大蒜贸易网的观点及立场。如果文章涉及侵犯版权,请联系国际大蒜贸易网客服0537-3163971进行删除;

2.国际大蒜贸易网发布的价格、行情、数据等信息仅作为交流参考,不可作为您存储、购销、投资等决策的直接依据。国际大蒜贸易网不对您由此产生的亏损负责。

  • 加入收藏
  • 联系客服
进入专栏最新种植文章
进入 种植 频道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