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库内大蒜价格波动剧烈,今天涨几分、明天跌几分,国庆前明明还在稳步涨价,眼看要接近开库初期水平,怎么双节一过就转头下跌?你是不是也想知道,接下来大蒜价格能不能再涨上去,新一季的大蒜种植会不会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别急,继续看下去,答案就在眼前哦!
一、库内大蒜:价格区间内来回跳跃
最近这段时间,库内大蒜的行情是忽上忽下,价格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今天涨个三四分,明天就掉下来二三分,价格在区间内频繁来回跳跃。买卖双方的态度较为谨慎,当货源偏多时,买家便倾向于压价采购;反之,若买货的客商增多时,卖家则会提价售货,双方持续拉锯,使得大蒜价格涨跌幅度有限。
从价格走势来看,自9月26日起,冷库大蒜价格逆市上涨,连续多日价格稳步攀升,涨幅最低为一二分,最高达三五分。至9月30日,价格持续升至2.75元/斤左右,一度接近开库初期的价格水平。然而,在国庆与中秋双节期间,大蒜市场交易显著降温,价格未能延续之前的上涨态势,反而呈现出弱势下跌的趋势,至10月7日,价格逐渐回落至2.70元/斤左右。
二、天气影响种植:面积尚未确定
大蒜价格的上涨得益于“天时”的助推。自9月下旬起,直至10月上旬,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等大蒜主产区持续遭受阴雨天气的侵扰。原本应已播种大蒜的田地,如今却积水成涝,一些农田内仍存有未收割的玉米和棉花,上一季农作物尚未归仓,下一季大蒜的种植更是遥遥无期。这几天降雨终于暂时停了,农户忙着抢收上一季的作物,掰玉米、割豆子、摘棉花、拔花生,只有先把地腾出来,才能撒肥整地,接着抢种下一季的大蒜。
据国际大蒜贸易网消息,近日天气转晴,农户们积极抢抓农时,在一些地势较高且不积水的地块,以及沙壤土、莲花土等透水性良好的地块,已陆续开始种植大蒜。由于各产区降水量和土壤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当前大蒜种植进度参差不齐。金乡、中牟、邳州等产区多为区域性种植,整体进度较往年偏慢,目前部分地区的种植进度在20%-30%之间。而在丰县、淮阳等产区,国庆节前大蒜已开始零星种植,当前个别种植较早的地块已长出三至四片叶子,种植进度约为50%-60%。此外,今年种植时间相对集中,成本费用有所增加,机器种植每亩约需130-150元,雇人种植则需约300-400元。
由于本季大蒜种植仍在进行中,部分地区甚至刚刚开始种植,因此种植面积目前尚无法统计。一些农户表示,去年种几亩,今年还是种几亩。另有农户提到,后期蒜种价格较为便宜,因此决定多种几亩。还有部分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户,今年选择回乡种植大蒜。然而,也有农户因持续降雨导致大蒜无法及时种植,选择提前出售蒜种,减种或不进行种植的。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山东、河南、江苏以及河北等地区将继续面临持续性降雨天气的考验。具体来看,这些地区的降雨情况预计将持续至10月17日左右,影响范围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区域恰好是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区,因此,持续的降雨天气将对大蒜的种植工作带来显著影响。受此影响,今年大蒜的种植时间预计将比往年正常种植时间推迟大约20至30天。对于那些地势低洼、排水条件较差的地块来说,种植时间的推迟幅度可能会更加明显。
三、多因素博弈:价格仍面临压力
大蒜种植时间的推迟引发了相关话题的持续热议,舆论对市场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在节日前夕,采购商的拿货力度相应增强。为应对假期及物流可能带来的影响,部分买家选择提前采购,而另一些买家则可能会多购进一两车货物,从而带动销量的增长,对价格产生一定的提振效果。此外,加工厂正在加工中东、印尼的柜子,而前期备货已逐步消化,拿货需求随之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蒜的价格走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库存高压的影响始终存在,储存商持货心态趋于谨慎,普遍采取薄利快销的策略。在价格上行阶段,一旦蒜价每吨产生200-300元的利润,他们往往选择减压出货或获利出局,导致市场货源持续增加。供应格局因此逐渐由收紧转为宽松,对价格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这将限制价格上涨的幅度和持续性。
综合来看,短期持续降雨导致大蒜种植时间推迟,储存商惜售盼涨的情绪依然存在,同时,刚需走货和盘面带动也将对大蒜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使其具备小幅上行的空间。然而,市场整体供需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长期来看涨势动力略显不足,在高库存的阴影笼罩下,大蒜价格后期仍将会面临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