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国家非常青睐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大蒜在那边十分畅销。”3月14日,不久前刚结束中东商贸之旅回到国内的徐经理说道。
1990年出生的徐经理是郯城县勤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现在已经把 “郯城四大辣”(大蒜、辣椒、大葱、生姜)之一的“杨集大蒜”卖到了中东、东南亚、欧洲和南美洲。
修剪、分级、称重、包装……在包装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有条不紊,叉车在车间与恒温储存库间来回穿梭,转运包装好的大蒜产品……在徐经理的带领下,在位于郯城县杨集镇的这家合作社里看到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
谈起合作社的创立过程,徐希斌打开了话匣子。合作社注册成立后,从单打独斗逐步走向了正规集约发展的道路。徐经理组织并带动会员和农户创建杨集大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000亩,建设勤华蒜业基地,项目包括原料车间、加工车间、成品库、恒温库等,目前可同时储存加工3000吨农副产品。
随着大蒜产业的蓬勃发展,杨集大蒜种植量大幅增加,徐经理认识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杨集大蒜蒜头大、瓣匀、无碎瓣,具有脆、粘、香、辣味浓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但是分散种植,导致品质不一。”合作社就开始探索“1+1”种植模式,将自种和收购相结合,实行“六个统一”模式进行管理,即统一提供品种、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确保了大蒜的优良品质。目前,合作社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注册有“希斌大蒜”“郯小蒜”等商标。
“由于我们紧邻大蒜种植大县兰陵县,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挤压抢占,合作社必须转型,才能有生存的空间。” 徐经理介绍,2020年合作社积极尝试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由最初主攻国内市场逐步转向国际市场,并于2021年10月成立山东爱农果蔬有限公司开展外汇贸易,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10多个国家建立农产品供应订单,年产值5000万元。
经过多年高质量发展,勤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获评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如今也是郯城县统战系统的“共富农联体”成员单位。
“合作社成立靠的是父老乡亲的支持,目的也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我们的根在农村,不能忘本。”徐经理说,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用工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合作社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长期稳定用工150人左右,让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老人及一些闲散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目前,勤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构建起了从农户的田间地头到出口海外的 “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全链条,订单也在稳定增长。“我们下一步目标是建一个万吨冷链基地,也计划走深加工的路子,开展腌制蒜、黑蒜等产品的尝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探索合作社联合社模式,力争用2到3年时间,建成以杨集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10万亩的大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基地,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徐经理表示,合作社的发展受益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而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也会鼓励自己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子。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临沂网信,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1删除。
|
![]() |
![]() |
![]() |